中國素來有“宋詞元曲”之說,元代,是中國戲曲史的一種重要時期,這一時期的蓬勃發展為現在的戲曲藝術奠定了夯實的基礎,經過千百年來的演練和完善,戲曲已經作為音樂藝術的一大分類。著名的中國戲曲中就有花鼓戲。
在新中國成立后,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,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《打銅鑼》、《補鍋》、《劉海砍樵》等劇目,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。據1981年統計,全省有花鼓戲劇團54個,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戲劇院。1957年,湖南省戲曲學校成立,設有花鼓戲專科。
2008年,花鼓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由于花鼓戲流行地區不同而有長沙花鼓戲、岳陽花鼓戲、衡陽花鼓戲、邵陽花鼓戲、常德花鼓戲、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之分,其都各具不同的藝術風格。湖南花鼓戲蘊含了各個地方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,吸收了各種民間藝術的精華,是地方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。對花鼓戲的傳承與發展,有助于更好地弘揚地方傳統文化,是中國戲曲舞臺中流砥柱之一,凝聚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。戲曲源于民,服務于民,傳承于民,發揚于民。